喜看稻田千層浪,又是一年豐收時。近日,枧壩鎮黃魚村鹽井組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。不遠處便聽見稻田里傳來一陣陣轟鳴聲,自動化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田間穿梭,一茬茬水稻源源不斷地被收割機“收入囊中”,經脫粒處理后通過自動化管道分裝至儲糧袋中,農民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。
“以前收割一畝水稻需要3人協同工作1天才能完成,如今機械化收割,10分鐘就完成了全部工作,部分脫穗困難的稻谷也能輕松脫粒,產量提高近20%。”種植大戶李定強說道。
往年水稻收獲后,都會遺留大量秸稈,村民們面對滿稻田的秸稈很是頭疼,大多只能選擇露天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。這種方式既對空氣造成了污染,又產生了較大安全隱患。機械化收割可以將秸稈粉碎還田作為堆肥滋潤土壤,同時,枧壩鎮通過引進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向群眾以0.1元/斤回收秸稈,既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,又助力村民實現增收增產。
據了解,該公司回收將秸稈做成有機肥料和青儲飼料,每噸可為村民增收200-500元。“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杜絕了秸稈焚燒現象的發生,同時,我們將持續抓好秸稈禁燒,堅持疏堵結合、嚴防嚴控,做到責任落實到位、宣傳引導到位、快速處置到位”。枧壩鎮黨委書記劉俊說。
主辦:中共綏陽縣委宣傳部
承辦:綏陽縣融媒體中心
總編:石芝謀 | 副總編:彭坤煜 盧永賢 李珊珊
責任編輯:周麗蓉 | 責任校審:盧永賢
來源:枧壩鎮